(通讯员:李洪、沈正祥)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武汉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武汉会议中心共同举办2023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专场。此次活动既是为促进碳达峰与碳中和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也是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其柱、武汉市科技局局长董丹红、武汉市统战部副部长何文娟、江岸区党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熊俊出席了会议。活动现场,共有27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到1.3亿元。
刘经南院士在会上做了《多源遥感赋能双碳战略》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利用碳监测空天地一体检测方案,北斗技术将为碳监测提供综合服务的趋势。展望技术发展,将通过高分辨率遥感+AI赋能碳监测,实现北斗/GNSS时空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精准化。
唐其柱致辞表示,武汉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此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的举办,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不断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推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熊俊在发言中指出,武汉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科技成果在双碳领域的应用。此次活动的举办,将为武汉市的碳减排工作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江岸区积极对接相关项目,并期待和欢迎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江岸,助力双碳技术的产业化和应用在汉推广。
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做主题分享,就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发展趋势、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华中农业大学何可教授、中财荃兴实业投资公司赵溥总经理也做了主题发言。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他们对碳达峰与碳中和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搭建了平台。
活动现场见证了由武汉大学定明月教授、金先波教授、刘启明教授、陈华教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陈锋研究员等27个项目签约,科研团队与成果接收方签订了转化项目协议,开展转化合作。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投资顾问参加。现场开展了钠离子电池开发与应用、中国知链等7个转化项目的路演,就相关技术在双碳领域的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活动中还揭牌了武汉市中试基地联盟和服务业联盟。启动了合成生物学智能生物制造、先进表面功能材料研发及检测、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和治疗性药物4个武汉市重点中试平台。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学校将面向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武汉市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场活动的举办,实现一批科技成果将陆续在武汉进行就地转化,持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示范、贡献力量。